爱心驿站暖人心 环检共建同学习---
嫩检县检察院与前来休息的县环卫工人共学十九大精神
时间:2018-01-15
来源:嫩江县人民检察院
作者:刘翠平
编辑:庄杰
录入:庄杰
审核:刘翠平
【字体:大 中 小】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嫩江县检察院在十九大闭幕后就制作了相关的学习宣传图版放在办公楼一楼大厅供大家学习,印制订阅相关学习资料,分发到干警手中,同时也放在一楼收发处,供前来休息的环卫工人在工作间隙学习十九大精神。
通过学习,环卫工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振了精气神,纷纷表示:要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为提升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美丽嫩江宜居嫩江新环境做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中,我粗略统计了一下,‘人民’两个字出现了180余处,真切表明了总书记一心为民的赤子之心。作为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我对党和人民是感恩的。”环卫工人李强话虽不多,却透着股朴实直率。他说,作为一名环卫工人,要用劳动托起“中国梦”。
“其实,这五年来,群众的整体素质提高了,随手扔垃圾的人越来越少。”最令他感觉温暖的是,社会各界对环卫工人的关爱越来越多。2012年为了让他们能有个临时休息的地方,累了不用独自蹲在角落里,渴了能喝上杯热水,县检察院先后联系了药监局、国税局等9家临街机关单位,座谈征得同意后,以10家单位名义面向全县沿街单位、药店、商铺发起倡议:请为环卫工人提供个喝水休息的地方。在电视台播发倡议,公布爱心驿站电话,在繁华地段设立宣传点发资料,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在不影响 正常工作和营业的情况下,为环卫工人们提供一个“歇歇脚”的地方。时至今日,全县已有200多家临街单位加入到嫩江县检察院发起的环卫工人“爱心驿站”活动中。
“爱心驿站”给环卫工人提供清洁的饮用水,解决了环卫工人“喝水难”的问题。让他们可以在里面歇歇脚、热热饭。这些点滴细节,传递的是社会对劳动的尊重,对环卫工人的关爱。
“用爱心架构起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把心中的那份关爱化作实际行动给予他人更多的温暖,这本身便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我们会一直做下去。”县检察院组织委员姚蕙说。
寒冬中的暖流——嫩江县检察院帮扶环卫工人小记
记者:郭艳军
这个冬天,嫩江县城似乎格外寒冷,但是几场大雪过后,环卫工人们仍然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走上街头进行清扫作业。看到记者来采访,坐在县检察院大厅沙发上休息的环卫工人李强一下子来了话题,他一边喝着热水,一边指着墙上“环卫工人休息处”那几个大字说:“这几个字自楼2014年建成后就牢牢粘贴在这了,不是用纸打印的,是用亚克力精心做的。”环卫工人张丽接过话头说:“你再看看我和同事们戴的手套、帽子,都是检察院干警们给买的,厚实着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嫩江县检察院对环卫工人的帮扶早在2012年就开始了。当时,原检察长魏庆林看到有几个在检察院道口清雪的环卫 工人因为天气寒冷时不时的捂耳朵、撮手,就让他们到检察院大厅暖和暖和,在和他们聊天时得知他们只发了棉衣服,自备的帽子、手套因为 舍不得买太好的都不太保暖。于是,魏庆林检察长带头捐了500元,干警们你200元,我100元积极踊跃,为一环卫工人捐了2万余元,购买了750套棉帽子和手套,送到了环卫工人手中。
此后,在了解到环卫工人正式工一个月1200元的工资,临时工一个月才近800元的工资,而且多数是老弱病残的情况后,检察院自发认领了8户生活非常困难的环卫工人进行帮扶。环卫工人张大爷的老伴2010年被摩托车撞伤,导致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去年1月份,儿子又因感 染肺炎入院,张大爷一家愁眉不展。检察院知道后一方面加强与县级部门的横向沟通,积极争取救助资金,另一方面紧缩院里日常开支,抽出5千元资金,又想方设法筹措到1.3万元,及时送到大爷家中。
今年春节,检察院为帮扶的8户环卫工人分别送去了200元慰问金,以及大米、白面和豆油……同时,检察院还通过结对子的形式,实地 深入贫困家庭,面对面地沟通帮扶内容。
和工人们接触越多,越是能感受到环卫工人的艰辛和不易。为了让他们能有个临时休息的地方,累了不用独自蹲在角落里,渴了能喝上杯热水,检察院先后联系了药监局、国税局等9家临街机关单位,座谈征得同意后,以10家单位名义面向全县沿街单位、药店、商铺发起倡议:请为环卫工人提供个喝水休息的地方。在电视台播发倡议,公布爱心驿站电话,在繁华地段设立宣传点发资料,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在不影响 正常工作和营业的情况下,为环卫工人们提供一个“歇歇脚”的地方。时至今日,已有200多家临街单位加入到嫩江县检察院发起的环卫工人“爱心驿站”活动中。
如今,在环卫工人们的眼中,嫩江县检察院早已失去了那种高大上的“衙门口形象”,变成了大家“暖暖的”家!
记者手记:采访嫩江县检察院帮扶环卫工人的事,是记者此行的一个“额外收获”,起因是县总工会主席翟志刚的一句简单却意味深长的话:“这些年他们为环卫工人默默做了很多工作,有时间去看一看吧。”虽然采访过程中刘翠平副检察长一直说他们做的“事儿不大”,仅仅是一杯热水、一副手套、一张联系卡、一个倡议而已,但记者却在遍布嫩江县城那一处处温暖的休息室里,看到了环卫工人们那一张张笑脸, 在数万元善款的背后,感受到了干警们那一颗颗情注民生的拳拳爱心。
通过学习,环卫工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振了精气神,纷纷表示:要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为提升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美丽嫩江宜居嫩江新环境做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中,我粗略统计了一下,‘人民’两个字出现了180余处,真切表明了总书记一心为民的赤子之心。作为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我对党和人民是感恩的。”环卫工人李强话虽不多,却透着股朴实直率。他说,作为一名环卫工人,要用劳动托起“中国梦”。
“其实,这五年来,群众的整体素质提高了,随手扔垃圾的人越来越少。”最令他感觉温暖的是,社会各界对环卫工人的关爱越来越多。2012年为了让他们能有个临时休息的地方,累了不用独自蹲在角落里,渴了能喝上杯热水,县检察院先后联系了药监局、国税局等9家临街机关单位,座谈征得同意后,以10家单位名义面向全县沿街单位、药店、商铺发起倡议:请为环卫工人提供个喝水休息的地方。在电视台播发倡议,公布爱心驿站电话,在繁华地段设立宣传点发资料,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在不影响 正常工作和营业的情况下,为环卫工人们提供一个“歇歇脚”的地方。时至今日,全县已有200多家临街单位加入到嫩江县检察院发起的环卫工人“爱心驿站”活动中。
“爱心驿站”给环卫工人提供清洁的饮用水,解决了环卫工人“喝水难”的问题。让他们可以在里面歇歇脚、热热饭。这些点滴细节,传递的是社会对劳动的尊重,对环卫工人的关爱。
“用爱心架构起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把心中的那份关爱化作实际行动给予他人更多的温暖,这本身便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我们会一直做下去。”县检察院组织委员姚蕙说。
寒冬中的暖流——嫩江县检察院帮扶环卫工人小记
记者:郭艳军
这个冬天,嫩江县城似乎格外寒冷,但是几场大雪过后,环卫工人们仍然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走上街头进行清扫作业。看到记者来采访,坐在县检察院大厅沙发上休息的环卫工人李强一下子来了话题,他一边喝着热水,一边指着墙上“环卫工人休息处”那几个大字说:“这几个字自楼2014年建成后就牢牢粘贴在这了,不是用纸打印的,是用亚克力精心做的。”环卫工人张丽接过话头说:“你再看看我和同事们戴的手套、帽子,都是检察院干警们给买的,厚实着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嫩江县检察院对环卫工人的帮扶早在2012年就开始了。当时,原检察长魏庆林看到有几个在检察院道口清雪的环卫 工人因为天气寒冷时不时的捂耳朵、撮手,就让他们到检察院大厅暖和暖和,在和他们聊天时得知他们只发了棉衣服,自备的帽子、手套因为 舍不得买太好的都不太保暖。于是,魏庆林检察长带头捐了500元,干警们你200元,我100元积极踊跃,为一环卫工人捐了2万余元,购买了750套棉帽子和手套,送到了环卫工人手中。
此后,在了解到环卫工人正式工一个月1200元的工资,临时工一个月才近800元的工资,而且多数是老弱病残的情况后,检察院自发认领了8户生活非常困难的环卫工人进行帮扶。环卫工人张大爷的老伴2010年被摩托车撞伤,导致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去年1月份,儿子又因感 染肺炎入院,张大爷一家愁眉不展。检察院知道后一方面加强与县级部门的横向沟通,积极争取救助资金,另一方面紧缩院里日常开支,抽出5千元资金,又想方设法筹措到1.3万元,及时送到大爷家中。
今年春节,检察院为帮扶的8户环卫工人分别送去了200元慰问金,以及大米、白面和豆油……同时,检察院还通过结对子的形式,实地 深入贫困家庭,面对面地沟通帮扶内容。
和工人们接触越多,越是能感受到环卫工人的艰辛和不易。为了让他们能有个临时休息的地方,累了不用独自蹲在角落里,渴了能喝上杯热水,检察院先后联系了药监局、国税局等9家临街机关单位,座谈征得同意后,以10家单位名义面向全县沿街单位、药店、商铺发起倡议:请为环卫工人提供个喝水休息的地方。在电视台播发倡议,公布爱心驿站电话,在繁华地段设立宣传点发资料,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在不影响 正常工作和营业的情况下,为环卫工人们提供一个“歇歇脚”的地方。时至今日,已有200多家临街单位加入到嫩江县检察院发起的环卫工人“爱心驿站”活动中。
如今,在环卫工人们的眼中,嫩江县检察院早已失去了那种高大上的“衙门口形象”,变成了大家“暖暖的”家!
记者手记:采访嫩江县检察院帮扶环卫工人的事,是记者此行的一个“额外收获”,起因是县总工会主席翟志刚的一句简单却意味深长的话:“这些年他们为环卫工人默默做了很多工作,有时间去看一看吧。”虽然采访过程中刘翠平副检察长一直说他们做的“事儿不大”,仅仅是一杯热水、一副手套、一张联系卡、一个倡议而已,但记者却在遍布嫩江县城那一处处温暖的休息室里,看到了环卫工人们那一张张笑脸, 在数万元善款的背后,感受到了干警们那一颗颗情注民生的拳拳爱心。